保姆,是一本难念的经。当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时,找一个称心保姆成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最头疼的事。
    有管理学硕士头衔的张先生在职场打拼了10多年,作为单位里人力资源主管的他可以说是阅人无数,在单位里,他就是凭借“挑人”的独具慧眼坐到了高管的地方。可在选择自己家里保姆的问题上,一直看走眼。孩子刚两岁,保姆换了若干名,时间最短的一个就干了一下午。面对张太太的抱怨,张先生无奈地回答说,市场通行的用人标准、合同标准,碰到这个行业也只能折了腰。
    事实上,当下的保姆市场确实存在畸形:星级月嫂,特级婴幼儿教育嫂,“星”在什么地方,“特”在什么地方,基本就凭中介公司张口道来,保姆们的实质能力,工作年头,无从证明和评判;再有,在保姆和顾客间一手托两家的家政公司,有相当一部分,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几平米租来的房屋就是全部的家当,收取中介费的时候言之凿凿,但事实上却没任何抗风险能力,出了问题,基本只能关门了事,更别提推进市场规范和行业进步了;更要紧的是,这个行业现在基本没有关的法律对其规范和约束,就连《劳动合同法》都把保姆排除在外,与之有关的是保姆整个群体也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以外。没任何保障的这个群体总是竭泽而渔,过度向市场索取,最后的结果是保姆的成本飞速上涨,但服务水平却多年来停滞不前。
    经济学家汤敏近期在一个平台上表示,依据他的调查,假如保姆市场能步入规范,那样这个行业可以吸纳500万、甚至上千万的女人农民工就业,由于市场对保姆有强大需要,只须有了规范,这个市场非常快就能急剧扩张。7年前,汤敏和经济学家茅于轼创办了富平家政服务中心,他们培训西部来的贫困妇女,期望保姆行业为他们拓出一条脱贫的道路,从2002年到2008年,有超越1.3万名农村妇女通过他们的机构走向市场。
    那样这个市场到底需要哪种规范,如何才能走出畸形?
    凭什么相信你是金牌月嫂
    2007年当上母亲的周小渔到今天对两年前扎堆生“金猪年出生的孩子”的情形记忆犹新,除去医院人满为患外,最让她头疼的是那一年在北京请一个月嫂的成本大概要和我们的薪资相当。头一年同事请的月嫂还只须2000元一个月,但就是这同一个月嫂,在2007年,其薪资行情已经到了4800元一个月。
    周小渔夫妇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初为人母的她在慌乱和紧张之中只得把养育孩子的期望寄托在那些广告里被吹得天花乱坠的月嫂身上。媒体上一轮轮月嫂难求的消息逼得周小渔在孩子出生3个月前就开始穿梭于家政公司之间。
    跑了四五家,每家公司对月嫂的级别都划分不同,那些有经验的月嫂被贴上了“高级”、“金牌”、“五星”等标牌,可是假如要具体问起来,高级到底高在什么地方,五星到底星在什么地方,周小渔发现这类公司就开始语焉不详,唯一说得了解的是,这类月嫂干的年头长,带的孩子多。但要再继续往下问,到底带了多少孩子,干了多少年,家政企业的回答总是让周小渔不敢相信,譬如有个月嫂号称自己带过70多个孩子。
    在咨询过程中,周小渔也应聘了几位月嫂,摆在她面前的难点是,她不了解该问些什么,由于月嫂到底该做什么,什么是她们的服务标准和规范,周小渔是不了解的,市场上也没统一标准。
    已经奔四十的周小渔夫妇算是为了事业老来得子,抱着“再贵也得请个好的”的念头,他们预约了一名家政公司推荐的4000元的特级月嫂,由于据了解,特级月嫂不只能对孩子进行平时护理,还能帮助做早期智商开发。
    让周小渔没想到的是,在月嫂这个市场,价格并不肯定和服务品质成正比,这个结论是周小渔在月子里换了三任月嫂的历程得出的。
    第一任月嫂是在周小渔生产后第七天被解雇的,缘由是双方就月嫂到底该承担什么义务达不成一致。月嫂来的第一天就宣布了若干事情不在我们的职责范围,甚至包含做饭。
    周小渔仔细盘算了一下,剩下的、在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大概就只剩下给孩子洗洗澡、换换尿布了。她翻出了当时和家政公司签的合同,发现其中对月嫂的责任划定是非常粗糙的,只写照顾产妇和新生儿,但没说明什么该做。周小渔悄悄给几位同期新母亲发了短信,询问月嫂到底该干什么,大伙的回答五花八门。“真不了解这4000元买了什么”,周小渔说。
    7天里本来该享受充足营养的周小渔时常处于饥饿状况,不能已只得再找了一名小时工帮助做饭。有朋友来探视,看见整天忙得团团转的是周小渔,而月嫂却幸福地躺在床上,朋友悄悄说,月嫂倒更像是做月子的。
    不能已,周小渔只得向家政公司申请换一名稍微勤快一点的月嫂,至少能让自己吃上饱饭吧。公司态度也非常不错,立刻就给换了。
    只盼着快点来新人的周小渔也没来得及仔细问新月嫂的状况,几天后,她才发现,拿着她4000元薪水的特级月嫂居然是个冒牌货,在来周小渔家之前,这位阿姨除去自己十八岁的儿子外,根本没带过孩子。这位月嫂倒是非常勤快,热衷做饭,但周小渔指望月嫂能给自己带来先进婴幼儿教育理念的想法全部落空,看着月嫂笨手笨脚地给孩子洗澡,以致孩子嗷嗷大叫的情况,周小渔只得第三申请换人。
    由于有了周小渔对家政公司强烈的抗议,3、月嫂终于是勤快也比较有经验的。但刚享受了几天做月子幸福时光的周小渔又遇见麻烦,无缘无故,月嫂边刷碗,边把家的碗摔得劈里啪啦响,一套1000多元的餐具纷纷变得呲牙咧嘴。周小渔又一次向家政公司抗议,在企业的干涉下,这名月嫂道歉说自己是更年期,每隔几天就有一股无名火。周小渔吓得要终止合同,还好这次摔的是碗,如果孩子该如何解决?
    终止合同的需要被家政公司婉拒了,公司说,钱已经收了,退不了,不认可,可以换人。有了三任月嫂的历程,周小渔相信下一位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只得把婆婆从农村老家请来。婆婆虽然不会什么早教,但应对个洗澡、换尿布还是无往不利的。
    马医生是北京一家著名医院的儿科主任,她的儿媳妇生产在即,放着有丰富婴幼儿教育经验的奶奶不需要,非得要去请一名月薪4800元的月嫂。马医生问儿媳妇,月嫂能做什么?儿媳妇想了想说,会洗澡。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能。这位在儿科从业30年的专家说,她阻止不了儿媳妇请月嫂,但她非常气愤的是,近年来,有愈加多的孩子来就医是由于那些所谓的月嫂照顾不周,或者是对没经验的新母亲们瞎指点,结果盲人骑瞎马。有些月嫂可能带的孩子多一些,但并没任何医疗知识,可她们还敢声称自己能护理婴儿肚脐、分辨黄疸,有些甚至延误了孩子的治疗。
    马医生说,另外,这几年时尚说给婴儿做皮肤抚触,有益于智商开发。而大多数月嫂不拥有如此的能力,就是在孩子身上瞎按一气,这揉揉,那捏捏。在她接触的病例中,就有新生儿盆骨让月嫂拽脱臼的。在医院里一名专业的按摩师至少要跟着师傅学上五六年,而有些月嫂刚进城两个月就说自己懂中医。
    几天前,周小渔在报纸上读到一条新闻,一名月嫂由于喂奶不当致使婴儿呛奶窒息,被父母起诉后,索要赔付数万元。
    这则信息让周小渔有的背部发冷。之前,她已经在互联网的平台里听说过这条消息,据了解呛了孩子的月嫂根本不拥有带小婴儿的能力。自从请过月嫂之后,周小渔就非常关注媒体上关于用户和保姆之间纠纷的新闻,这种新闻这几年见诸报端的不少,纠纷甚至官司背后是保姆技能、服务标准规范的缺失。
    北京青欣家政服务企业的刘欣经理总说自己是个胆小的人,她说,在她的公司里,她从来不敢把刚来的保姆推荐去做月嫂,那样风险太高。可是因为月嫂的薪资要高于普通保姆,不少保姆来北京都是奔着做月嫂来的,如果公司不安排她做月嫂,非常快她就能流转到别的公司,毕竟这个市场现在还是供不应求。
    刘欣说,出于风险的考虑,自己还能坚守肯定的底线,可是就得拿收益做交换。她特别期望同行们都能遵守肯定的行业准则,譬如有多少年从业经验才能做月嫂,拥有哪种素质可以向顾客要4000元。“五星级酒店都是有标准的,同样是服务业,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也给出保姆定级、挂星的规范。”刘欣说,虽然这几年行业协会也同北京水平监督局一块对月嫂和婴幼儿教育嫂的服务拟定了地方标准,可是因为市场缺少督察和监察机制,漫天要价,以次充好是没人管的,标准无人实行。
    下了火车就想挣4000元
    据北京家政协会的数据,在北京,差不多有10%的家庭以不同形式雇用保姆。作为买家,当然期望请到的保姆无需从ABC教起,领回家就能上手,而事实上,能碰上一个稍有经验的保姆,都算是撞大运了。
    为了照顾上小学的儿子,马东一年换了4个保姆,每次家政公司都打包票说,保姆都是培训过的,有一家甚至夸口说,他们企业的保姆至少能炒二三十种菜。
    马东请了一名号称会炒几十种菜的保姆回家,晚饭时间该保姆露一手了,这名20岁的小保姆说了,她这一辈子都没吃过20多种菜。至于培训,她说,也就是公司里的员工给他们唠叨了几句需要注意的地方。
    北京家政协会的数据显示,现在北京的保姆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占92%,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如此的队伍假如没培训自然没科学婴幼儿教育的常识,也不会了解真丝衣服的洗法。
    中青家政企业的负责人庞大春学是法律出身,他研究了近年来媒体披露的若干起保姆、雇主和家政公司之间的官司,在这类官司中,有的保姆没安全意识,烧死照顾的老人的,有的保姆干活粗心大意打坏雇主家古董的,还有保姆摔伤孩子,因无知隐瞒伤情的。庞大春觉得,现在的保姆行业不是一个简单的服务行业,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正由于是一个有风险的行业,就需要从业职员的准入有肯定门槛。
    富平家政服务中心总经理陈祖培也持相同看法,他觉得,保姆所照顾的群体大概是最弱势的老人、婴幼儿,这需要保姆们经过肯定培训,不少从农村来的保姆,融入城市,还有很多东西要从头学起,譬如城里人觉得非常简单的煤气、电器。
    陈祖培所服务的富平家政服务中心是一家专门为中西部妇女提供家政培训和就业安置的机构,他介绍说,依据他们多年来概要的经验,要成为一名基本合格的保姆,至少需要三周的培训,而要成为能看护婴幼儿的保姆,又需要在超越半年的工作经验基础上再有三周的培训。
    无论是雇主,还是家政公司都了解培训的重要程度,可是得到过合法培训的保姆是凤毛麟角,富平家政服务中心组织的培训在市场上大概是最长的,有三周,过去7年中,他们只能为市场提供1万多人。
    陈祖培觉得,市场上大部分家政企业的培训搞不起来有多重缘由,第一,绝大部分保姆来北京就是为了赚钱,恨不能上午下了火车,下午就能找到一个挣4000元的岗位,他们不少人从内心里是抵制培训的。富平家政服务中心有一类培训是提高保姆工作水平的中级培训,就是对富平出去的保姆进行回炉培训,三周的培训后保证提供底薪1500元的岗位,这个薪水标准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不少保姆也不想耽误这三个星期。
    第二,培训是需要本钱的,譬如说,学烹饪,那都得要真材实料的实践,不要说炒虾仁了,就学一个鱼香肉丝都要花不少钱。
    培训费哪个来出成了培训的最大障碍。
    陈祖培介绍说,因为富平家政和农民工输出地的政府有肯定合作,所以培训费由保姆、富平家政、地方政府一同承担。
    需不需要保姆承担培训费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陈祖培介绍说,富平过去在一个区域试过零培训费的政策,无需保姆承担培训费,一下招来了上百名保姆,到了北京之后,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说,假如再不去长城和故宫,他们就要回去了。对此,陈祖培的考虑是,保姆也需要承担肯定的培训费,如此才能把真的想到城市就业的人筛选出来。
    再有,类似富平如此为期三个星期的培训是要场地支持的,不然三个星期,学员们吃住在什么地方?陈祖培给出了一个建议,他说,他们现在得到的政府支持都是来自农民工输出地的,这类地方大多财政困难,拿出培训费已经好不容易,以后能否由输入地政府为培训成本埋单。以北京为例,保姆服务了北京10%的家庭,解决了这类家庭的后顾之忧,目前中央政府也提出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这也是塑造保姆培训框架的一个机会。
    北京青欣家政服务企业的刘欣觉得,保姆提供的服务不尽如人意,没培训,没技能是一方面是什么原因,但更深层次是什么原因,保姆这个行业是最缺少保障的一个职业,在一些区域连农民工都有社保,但保姆没任何的社会保障,医疗、工伤保险都与他们无缘,这就致使即使目前保姆的薪资上涨非常快,但保姆行业招工依旧非常困难,对大部分人来讲,要不是只有这一个选择,绝对不会干保姆的,这个行业现在的情况注定不可以吸引素质相对高的人群进入。
    正由于将来的若干不确定性,所以大多数干保姆的都期望尽快进入高薪资序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逻辑在他们那里讲不通。
    一位业界专家一定了刘欣的判断。他介绍说,现在,保姆与雇主之间的关系被觉得是雇佣关系,不是《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使用方法律若干问题的讲解》第4条规定,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职员之间的纠纷,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2条规定的用工主体因服务或者提供劳务发生的纠纷,应当根据雇佣关系处置。而且家政服务业本身的特殊性,如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劳动保障等,都没办法用《劳动合同法》来调整,由此决定了家政服务被排除在《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以外,到现在为止,国内尚没一部调整规范家政服务业的全国性法律或法规,因此也决定了家政服务业的非合法就业地位。
    要不回来的中介费
    若干年前,大多数家庭雇用的保姆都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而近期几年,伴随家政服务企业的遍地开花,他们已经成了城市家庭雇用保姆最主要的途径。选择家政公司,跟家政公司交际渐渐成了一些城市家庭的必学课。
    马东找保姆那家公司实行的是年费制,要在这家公司找保姆,好吧,先交一年的年费,每一个月200元。付了年费,再给你推荐保姆。
    交了年费,领了保姆回家,可是连续换了几个,都不适合。马东只好换了一家公司再找保姆。由于换了公司,马东期望退回她在先前那家企业的年费,但碰了软钉子。人家的说法是,“你不认可,大家有些是人,可以换到你认可为止,但年费收了怕是不好退了。”
    在跟家政服务公司交际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细节让马东特别不舒服。跟公司签协议的时候,公司拿出了好几页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印着企业的免责条约,出了如此那样的问题,都事先已经声明不负责任。马东不解地问,那作为一手托两家的中介,你们都负责什么?另外,合同中并没说明,买家的权益哪个来保障。
    在不少和婴幼儿教育有关的互联网平台中都有如何和保姆家政公司斗智斗勇的帖子,相当一部分人的态度是,“家政公司就是弹簧,你强他就弱”。如此处置问题的方法并非良性的模式,可显示的问题是,当买家和家政公司发生了如此那样的摩擦时是没地方理论的,要么就上法院,但如此极端的方法解决父母里短的矛盾有点杀鸡用牛刀。
    现实的状况确实是买家投诉无门。家政公司到底归哪个管,业界一位人士说,这个机构唯一跟政府沾点边的就是在工商部门登记营业执照,在税务部门缴纳税,应该说,这个行业长期处于政府监管的真空地带。
    而其次,不少保姆也对家政公司牢骚满腹。周小渔家请的月嫂就告诉她,别看自己对外标价4000元,可其中差不多一半的钱要被公司拿走。
    事实上,家政公司之间也有矛盾。在业界打拼了五六年的一位家政企业的负责人就说,这是一个只拼价格,不拼服务的畸形行业。他说,在他看来,4000元一个月的月嫂价格没任何道理,但其他人都是4000元一个月,你不是,买家一定觉得你不够档次,同行也觉得你不随行就市,反而没了你的立足之地。
    这位经营者还透露说,家政公司现在的进基础知识槛是非常低的,甚至无须注册资本,其他人都能开张。可事实上伴随城市家庭对保姆层次需要的提升,保姆渐渐成为技术含量非常高的职业,特别是婴幼儿的护理,婴幼儿重要的几个成长期稍纵即逝,错过了就耽误了孩子心智的成长,可不少提供婴幼儿护理的家政企业的老板根本不懂这类常识,一张桌子,两部电话就撑起一家公司。
    还有一个行业的秘密是,现在绝大多数家政公司使用的所谓“会员制”的经营管理模式都避免了我们的责任和风险。
    具体来讲就是,所有些保姆都是家政公司招募的会员,而不是家政企业的职员,家政公司帮助保姆探寻顾客。这种规范的特征是,在合同关系方面,由保姆和雇主签订服务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及义务,家政公司不是服务合同的主体,只起见证人和介绍人有哪些用途。这种模式下家政公司不承担任何由保姆给顾客导致的损失,顾客与保姆之间的纠纷由其自主解决,公司可予以帮助。另外,由于保姆不是职员,家政公司不需要负担她们的任何社保成本,这也使得这个群体游离在社会保障体系以外。
    畸形局面怎么样扭转
    说起这个行业的畸形局面,在采访中,有关利益各方都有如此的共识:保姆达不到市场合需的服务标准需要培训,但培训费没人埋单;保姆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游离在社会保障体系以外;中介公司缺少规范运作,职能部门监管有真空。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现在还没看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筹备颁布规范标准和加大监管的动向。
    政府监管没动静,市场也并非一团糟,虽然现在社会保障体系没覆盖保姆这个群体,但因为这个行业愈加被公觉得是高风险行业,所以在不少城市有不少保险公司都推出了针对保姆的特殊险种,譬如,人身意料之外伤害险等。富平家政服务中心的陈祖培介绍说,从几年前富平就开始为他们的保姆购买此类的商业保险。
    但对大部分公司来讲,这种保险还是叫好不叫座,重要是没人埋单。作为雇主一方,保姆的流动性很大,个别极端的可能合作时间就一天、半天的,雇主凭什么给买保险。对保姆来讲,尽管每一个月的保费只有十几元,但一直有如此的心态,“我不会是最倒霉的那一个吧。”
    商业保险是一种自愿非强制性的保障,不可以从根本解决保姆市场面临的问题,北京青欣家政企业的刘欣和富平家政服务中心的陈祖培都觉得,国家应该把保姆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事实上早有学者在研究这个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的王竹青在一篇论文中提到,现在国内保姆的构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城市下岗工人,另一种是农村进城务工职员,其社会保障问题都需要解决。无论是城市下岗工人还是农民工,第一要解决的都是家政服务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的问题。第二会涉及到城市下岗工人的保险衔接问题,与农民工返乡时的保险后续问题。城市下岗工人的保险衔接问题是最好解决的问题,很难解决的是家政服务怎么样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的问题,与农民工返乡时的保险后续问题。
    那样家政公司怎么样发挥挑起两头有哪些用途呢?刘欣说,她今年筹备尝试对一些技能过关,长期零投诉的保姆实行年薪制,如此保姆就成了企业的一名职员。这种做法大概产生几个优势,第一,既然是职员,公司就会考虑保险的问题,获得保障的保姆就不会急于求成,有了同意培训的时间和可能,如此就能提供服务的品质。而对公司来讲,可以积聚和吸引一批业务熟练的保姆留下,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品牌。但到底能有什么样的成效,还有待尝试。